12月5日中午12:30分,我院思辨社与政法学院学院辩论队在A6-106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交流赛。
本次辩论赛的辩题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效果还是动机?”由新闻传播学院担任正方,其观点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效果”;担任反方的是政法学院,其所持观点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动机”。本次辩论交流赛邀请到了历史学院辩论队队长王文源、政法学院辩论队队长范钊言以及新闻传播学院思辩社2014级成员张丹担任评委。在主持人致辞后,比赛正式开始。
本次比赛共有七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开篇立论。正方一辩闫天琪从评价、标准、效果、动机四者的定义出发,并引用著作《活着》中的情节与言论来论证本方观点,为正方的辩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方则从动机的概念、性质以及行为善恶的与动机的相关程度这三个角度来破题立论,并采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内容以及社会热点事件来进一步论证本方观点。
第二个环节是盘问环节。盘问环节开始后,只见正方二辩拿起一个水杯,询问反方一辩是否知道她拿起这个水杯的动机。在设立情景的过程中,逐步对对方进行盘问,使得反方一时语塞。而随后,反方二辩也不甘示弱,举了朝鲜战争等例来盘问正方,正方也进行了相应反驳。
(图为正方一辩闫天琪发言)
接下来是对辩环节,反方三辩一开始就发出了猛烈攻势,假设出一个“妻子毒杀丈夫”的小案件来质问对方;然而正方在思考片刻后进行了全面反驳,现场响起一片叫好声。
在激烈的对辩后,评委就以上环节正反方所提观点进行提问。新闻传播学院思辩社张丹对正方一些看似相悖的观点提出质疑,正方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历史学院辩论队队长也相应地对反方进行提问,反方也在分析后回答了评委的问题。
第五个环节为自由辩论环节。正方率先发难,反方在简要回答后以1840年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来质疑正方观点。而正方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成功的打破了对方的质疑。在双方辩友轮番辩论后, 双方四辩针对对方观点的纰漏和本方观点的立场进行总结陈词,使评委能够更为客观的进行评议。
第七个环节为观众提问,来自政法学院2015级哲学系和法学系的两位同学和来自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的韩振兴的同学分别发问。他们观点之犀利令主持人调侃道:“你们可以另外开一场辩论赛了。”
最终,由历史学院辩论队队长王文源进行点评。由于本场为辩论交流赛,所以不判定输赢,本场最佳辩手分别是正方四辩张畅和反方三辩王琪。
在评委精彩的点评过后,比赛于13:40分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