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 - 学术报告
2010-09-12 10:23:52 来源:本站原创

高群书:行走在“业余”与专业之间

高群书,是我国警匪剧的领军人物。他首次执导电影《东京审判》便一举成名,先后获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各项殊荣。

11月9日,高群书带着他的新作《千钧·一发》莅临河北大学并为师生做了精彩演讲。

高群书的这次河大之行还有另一重意义——重游母校。他是我校首届即82级新闻专业学生,在河大四年的学习生活使他怀有浓厚的河大情结。他的演讲,以自己大学生涯中实习记者经历开题,重点阐发了记者的根本追求是“探求社会发生的事件和真相”的理念。

高群书称自己仅是个业余导演,但“业余导演做出这样的成绩才是我最自豪的。”他说,我国当今的电影界在主流意识上出现了偏离,以往用于表现“平民生存状态”的俗世电影如今出现了“思想上的反动”:影片只重技术不重本质,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是“做大片”即大投资、大制作、演员大阵容。片面迎合国外电影界欣赏口味,为追求国外荣誉不惜牺牲国内市场。甚至更有为“完成个人电影梦”的小众电影。电影与主流受众的脱离,社会意识的严重缺失让中国电影出现了参加影展多而影院放映少的怪现象。国内一些影视院校为培养演技而塑造学生,学校专业设置指向性过于明确,专业限制过多、学习空间狭窄使得“关心艺术与关心社会背道而驰”。培养出来的演员重演技不重个性,结果只能是“把表演毁掉”。而演员承担着“集各方面努力于一身”的重任,这也成为影片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真实的重要原因。

高群书将真实作为自己作品追求的首要目标。他倡导“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真实地域”,作品依据“写实主义原则”,作品中大量使用非专业演员,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人物“生活中表演到拍戏中表演的转变”。也正由于此,他的影视作品刻画人物淋漓尽致,个性十足,呈现出人性的本真,达到了其内心深处的人文追求。媒体称其“善于通过对人性的纵深挖掘揭示社会问题深层发生机制,作品常常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和独特的构思。”

对于国内电影的未来发展,高群书说:“我会努力把电影做到娱乐性与思想性相统一,让观众在有兴趣看的基础上走进电影院,并对其有所触动。中国电影的崛起不是一两个人的事,需要所有电影人和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高群书本次携带的电影《千钧·一发》,演绎的是一个大事件中的小人物———警察老鱼。通过非专业排爆警察老鱼排除11个炸弹的过程,来为普通警察立传。 此影片基本采用非职业演员拍摄,扮演老鱼的演员是哈尔滨靖宇派出所副所长马国伟,其他演员也都是来自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各公安局的职业警察。高群书说:“《千钧一发》是我拍过的最自豪也是最愉悦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