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2021-05-14 10:48:11 来源:本站原创

河大校友资深记者王喜民来我院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

  5月13日下午,“传承长征精神 学党史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在河北大学七一路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原任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副台长、河北省劳动模范、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校友王喜民先生受邀作了精彩报告。来自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工商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4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颜士义主持。

王喜民先生是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直十佳党员、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他走遍中国,写出许多重大有价值的报道,是国内首位报到塞罕坝、李保国等重大题材的优秀记者,他走遍地球的七大洲230多个国家(地区)和南极、北极点,足迹踏遍世界所有国家。曾荣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11件,他任编剧的24集电视连续剧《先遣连》获“飞天奖”一等奖。共写了5000余篇报道,已出版15部著作。他曾只身重走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发表26篇系列录音报道、10篇红军专访、40篇文章,出版了《千山万水——重走长征路》一书。

报告会上,王喜民先生以“讲述长征 学习党史——谈谈《重走长征路》”为题,与现场师生分享了他只身重走长征路、报道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的亲身经历,并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感受传递给大家。

王喜民先生首先讲述了在瑞金报道乡亲们十送红军的场景,并展示了他系列报道《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篇报道——《瑞金: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了挖掘到更多真实的故事,他深入农村挨家挨户进行采访。他遇到了等候长征丈夫回家70余年的妻子、刚刚出生便与随军长征母亲分离的女儿……在瑞金,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追随党的事业,广大人民为了革命胜利仍然选择亲情分离,令人动容。之后,从悲壮得让人民“十年不吃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的湘江战役,到体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从红军在饥寒交迫中翻越夹金山、过草地、轰轰烈烈的腊子口战役,到最后的吴起镇胜利会师……王老师以现场讲述结合采访照片和音频报道,带领与会师生“重走长征路”,共同感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在讲述过程时,王喜民与大家分享了每一篇新闻报道背后的悲壮动人的故事,讲到动情处,更是数度哽咽,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眼含热泪,掌声经久不息……

颜士义书记作了总结讲话。他说:王喜民老师结合亲身经历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视角带领我们重走了红军长征之路,将长征这个惊心动魄的历史奇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传承长征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勇担重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报告会后,现场的师生意犹未尽地围拢过来,跟王喜民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王老师勉励广大新闻学子要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用脚底板写新闻”,一定要脚踏实地深入采访,学好专业知识,做有洞察力的新闻记者,成为真正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7.jpg
  2020级新闻学专业王唯佳同学表示:“听了今天的报告会,我对红军长征的印象不再局限于高中历史课本上的文字,深深记住了王喜民先生说的,是党的领导指引了长征的胜利。王喜民先生的报告记录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物的故事,也正是这些红军队伍中的普通人,用他们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谱写了长征的胜利史诗,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祖国的壮美河山。作为新闻学子,我更想沿着红色的足迹,重新感受那个年代的波澜,磨砺自己的意志,努力成长为勇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