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人民在线副总理兼副总编辑、《网络舆情》副总编辑单学刚到河北大学新校区B2教学楼314会议室做了“网络舆论生态和舆情工作要点”为主题的现场讲座。河北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党委书记王景明,党委副书记滑晓军,新闻系副主任甄巍然,王秋菊教授及我院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了本场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韩立新院长简要介绍了到场的学院领导、师生。
(左起:单学刚、韩立新、谭思妲、王秋菊)
(左起:甄巍然、王景明、滑晓军、韩立新)
在韩立新院长的开场下,单学刚正式开始了讲座。他将讲座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版图、舆情监测分析的基本方法、舆情产业兴起和人民网经验分享三大部分。在正式分析这三大问题之前,单学刚以网络舆论场的一个缩影来开始本场讲座。2013年央视新闻推出一条大意为“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11万人产生5吨垃圾”的微博,之后,网民关于国民素质的意见不断出现反转。单学刚以此事来简要说明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对事态的影响和变化,以及每个网民作为参与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图为单学刚)
随后,单学刚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新意见阶层”和网络活跃群体的变化、网络舆情生成与发酵的生态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版图。他以“WiFi需求”、“电量需求”趣味性地重新阐释了网络时代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并从中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微博客、微信、客户端、音视频客户端、知识网站与问答等平台的发展角度具体阐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体的变革问题。单学刚具体解释了“新意见阶层”和网络活跃群体的变化,指出当前草根崛起推动网络话语权对比转变以及网民的年轻化与社群化现象。他又以具体的案例,通过师生冲突、医患纠纷等问题中分析“职业共同体”与代言人在网络舆论中扮演的角色,他指出“职业共同体”的崛起,让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从少数爱表达的人手中还原到社会各个阶层中,使得话语权在各个阶层和群体中趋于均衡。在分析网络舆情生成与发酵的生态特征中,他提及了网络爆料的兴起以及网络舆情热点集中的话题。他认为当代的网络爆料的一部分原因是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无限制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并且人们对名人的生活轶事以及各种社会事件有着好奇心理,这其中往往有“围观”“窥看”的意蕴。他以真实案例分析“新闻搭错车”与话题转移的现象,引出了陈凯歌电影《搜素》来谈论“人肉搜索”、网络炒作与水军现象,并为现场师生着解释了“刻板印象”与“罗宾汉情节”等问题。
在一一介绍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版图后,单学刚又简要阐释了工作之中总结的舆情监测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舆情产业兴起和人民网经验分享。在介绍舆情产业发展之中,他鼓励在场同学到人民网参观、实践、学习。在讲座结束后,单学刚认真回答在场师生的提问,并赠给同学们初级舆情分析师的教程书。韩立新院长随后讲述自己的“听课”心得,对单学刚的敬业精神表示了尊重,并对他为舆情工作做出的努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