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来我院做报告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12-16

1216日下午三点,美国太平洋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董庆文教授在河北大学新校区B2三楼会议室进行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共进行了两场,下午的报告会上,邵宝辉、都海虹两位老师到场聆听了董教授关于社交媒体的讲座。晚上的报告会上,我院院长韩立新、党委书记王景明、副院长彭焕萍、广播电视学系系主任王雪梅,以及商建辉、王秋菊、金强、彭翠等专业教师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开始,韩院长回顾了太平洋大学与我院的合作交流历史,充分肯定了董庆文教授为我院国际化进行做出的贡献,并代表我院曾在太平洋大学进修的教师向董教授表达了感谢。

报告会上,董庆文教授用一位专家的话“大众媒介造就总统”,形象地说明了社交媒体在此次美国大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像收音机帮助罗斯福当上总统,电视机帮助肯尼迪获胜,社交媒体为特朗普的竞选成功搭建了一个很大的舞台。又介绍了这次学术研究成果的获得所采用的方法是:美国大选前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大选结束后相关资料的整理相结合。

本次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Trump Effect(特朗普效应),Social media empower ordinal people(社交媒体赋予了普通人参与力),以及Social media increase readers excitement of negative news&fake news(社交媒体使人们狂于反面新闻和假新闻)。关于“特朗普效应”,董庆文教授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特朗普作为媒体人非常会使用媒体,善于运用媒体与民众进行沟通的能力。随后从当前社交媒体的方便性、必备性、易得性、开放性和时效性五方面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在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时,有同学问到:“当今中国微信发展如火如荼,未来会不会有新的技术来取代?”董庆文教授表示,他相信时代的发展肯定会带来技术的变更,新事物必然会取代旧的事物。

五点十五分,上半场报告会结束。

七点整,下半场报告继续在会议室召开。不同于上半场的是,下半场的报告用理论系统地讲述了研究生该如何选择一个课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做好一份报告”董教授这样开场,并讲到现在普遍存在于研究生身上的问题,即弄不清什么是社会研究问题。董教授就“寻找问题”总结了三个方法:一是思考社会调查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一般由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产生;二是通过对有权威文献的整理,例如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等方法,进行信息分析和数据梳理,从而发掘问题的来源;三是就专门的理论发现问题。

董教授就论文主题问题还提到,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能找问题,而是关注的问题太多,反而使其困顿,应该去体验问题。时间有限、没有其他太多外在条件时,顾的方面过多也会使论文质量下降。应攻破一点,即单独提到的one bit at a time”。董教授还与到场的研究生同学进行了亲切互动,面对同学提出的:就一个点深入讨论时,如何确定这个点的典型性?”董庆文教授表示,之所以深入不下去就是因为话题太过巨大,所以可以从很多例子上找共同点后讨论现象。要注意的是,事例个别才具有其典型性,一个点可以有很多例子,但只要不是泛泛而谈就好。

对于如何衡量一篇论文的优劣,董庆文教授提出了三点标准:一、适应性。主题是否适合你,有什么时间、资源。二、社会性。做的事一定要有社会影响力,要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三、关联性。关联前人,论文不能脱离科学的前例和理论泛泛而谈。

董教授在这次报告会的最后总结道,“论文主题的选取,就是要做到不停舍取,这样的‘舍取’其实就是你深入化的过程。如何选择一个课题,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的,而是让你的课题有它独特的意义,有‘社会性’。”在这场双语学术报告交流会中,同学们收获颇多。

    二十点二十分,本次报告会圆满结束。


1.jpg

图为我院韩立新院长与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

 

2.jpg

图为到场师生认真聆听报告

 

3.jpg

图为到场师生认真聆听报告

 

4.jpg

图为董庆文教授做学术报告

 

5.jpg

图为会后到场教师与董庆文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