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第十七期坤舆传媒讲坛暨抗战精神系列讲座——近代青岛通讯社与社会变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1

10月10日上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邀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王咏梅在C3-106报告厅,以《近代青岛通讯社与社会变迁》为题开展了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白树亮主持,我院6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

DC6DF

讲座伊始,王咏梅教授分享了本次研究的缘起与历程。她表示,该研究依托2023年底获批的科研项目,实际开展虽近一年多且刚通过中期考核,但团队已投入大量精力搜集史料——仅在青岛档案馆就抄录整理了20多万字的原始材料,耗时一个多月。

93442

随后,王咏梅教授以1897-1949年为时间轴,将青岛地区通讯社放置于近代历史背景之下,将近代青岛通讯社的演变梳理为北洋政府时期(1897-1928)、国民政府时期(1929-1937)、抗战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四个阶段。她结合近代青岛社会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近代青岛通讯社不同发展阶段的背景、特点、内容、历史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梳理历史脉络后,王咏梅教授将视角转向近代青岛通讯社的内部运营,从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两方面展现其专业化发展轨迹。她指出,在组织结构上,青岛通讯社借鉴西方新闻业经验,形成了相对规整的管理体系,部分尝试股份制,人员招聘逐步规范。“稿费、广告、政府补贴,是青岛通讯社的三大收入支柱”,她介绍到,因近代青岛民族工商业薄弱,通讯社初期难以经济独立,仍依赖政府补贴,后拓展广告业务,部分通讯社出版刊物,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FA5F1

谈到近代青岛通讯社的新闻理念和业务,王咏梅教授从“新闻真实性”、“新闻自由”与“采写业务”三方面,剖析青岛通讯社的专业实践。她指出,在新闻真实性方面,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民营社有所局限,但后期有主动与被动的更正机制;在新闻自由上,“张凌云被捕”事件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新闻界捍卫行业权益的重要事件;采写业务方面,青岛通讯社聚焦地方,自采与投稿相结合,写作契合现代新闻要求,后期也出现了调查报道与连续报道。

“青岛地区近代通讯社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地方社会变迁深度嵌合,双向互动的历史的缩影。”王咏梅教授总结到,青岛通讯社是社会变迁的“镜像”与“参与者”,它虽然规模小、寿命短、影响力局限于区域,但是这种区域性恰恰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它记录了关键历史节点下的地方社会的细节,为研究中国地方新闻事业史提供了典型的样本。

FBB25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部分同学结合自身研究困惑针对“地方新闻史调研方法”、“如何平衡历史与新闻属性”进行提问,王咏梅教授逐一细致解答。她建议同学们要深入地方档案馆,同时结合多元史料,让史料“活”起来,并加强历史修养。

A4C41

讲座最后,白树亮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王咏梅教授的研究聚焦1897年到1949年的关键历史时期,展现了青岛通讯社的兴起、发展和演变,不仅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区域样本”,更揭示了通讯社和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通讯社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白树亮副院长进一步指出,新闻传播史不仅仅是技术史,也是一种社会史。他表示,王咏梅教授的讲座给学院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收获,值得广大师生学习。

A32E3

文案/李宁 图片/翁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