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突破自我。
钩深致远,晓喻新生圆梦华师大,上岸展宏图。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保研故事。



周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编辑出版学专业班长,于今年九月获得我校保研名额,在保研过程中被华东师范大学拟录取。



周艺在选择院校时主要考虑了学校综合排名、学科实力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同时她也收到了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offer。综合多种因素,她最终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她表示在夏令营时就感受到了华师大的人文关怀与学术力量。
“其实保研的想法最早可能要追溯到高考择校的时候。当时一心想学新传,选择河北大学也有综合其保研率在同批次学校内非常高的因素。在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出成绩后,发现自己是在保研范围内的,于是大一下就开始尝试冲击保研。”当问到保研想法时,周艺这样回答:“正是有了这样的梦想,前行的时候才会有动力。‘梦想要大,这样哪怕是破碎了,碎片也依然会很大’”周艺以梦想为灯,指引着自己前行的道路。
周艺校园生活的重心主要在竞赛丰富履历和学习提升绩点上。大学期间,周艺其实没有参加组织,社团则是保留了喜欢的排球协会。尽管竞赛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周艺在备赛过程中收获了课本中没有的实践经验,也拓宽了社交版图,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也对她的保研之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专业分流后,周艺也在编辑出版学专业中成功寻找到了热爱,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老师的真诚引导下开始了自己在编辑出版的新征程。



“我们专业的老师都特别好,金强老师非常热心地指导我的论文和院校选择,系主任杨金花老师和王宏老师等等都给予过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因为遇到了这些人文关怀与专业能力兼具的老师,我开始喜欢上了编辑出版学。很多直系的学长学姐也很热心地为我解答大大小小的问题。保研路上有学姐学长的鼓励和提醒,也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温暖。就像是自己在摸黑走夜路,但是他们会告诉你前方的困难,这些也让我不后悔选择并且坚定了想要一直学习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决心。也欢迎24级新生在分流时选择编辑出版,相信你不会后悔。当然,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也很关键,是我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可以越来越好。”


周艺大一大二时认真学习必修课,到大三时已经没有那么多课了,就注重提升履历,广泛阅读。如果大一不能打好基础,之后就很难再补回来。周艺表示一定要在大一大二课多的时候认真上课,做好积累,防止以后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同时,也要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关注学界顶刊的更新,积极了解行业新动态,也是为保研面试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周艺一直觉得竞赛重在广泛参与,就算备赛时的条条框框和理论知识可能会在紧张时忘记,但是这些是亲身经历的事,如果能迁移到问题上,就能立刻记起来。在此过程中她也有意识地将竞赛内容与自身专业联系起来,比如在参加完有关非遗的大创项目后,主动跟随老师完成投稿了一篇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研究的论文。总而言之,就是专业至上,把一切事情和专业联系起来。

周艺以AI为例,比如说现在很多人说AI是会淘汰掉新传行业的我们,但是她觉得淘汰的只是不会使用以及不重视AI的那一批人,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而且在保研阶段,周艺表示其实每天都会有一股力量推动自己向前,那种力量就是对目标的追求,是它支持着自己持续地学习。

回顾来时路,周艺认为“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再切题不过。她诚心感悟,保研其实是一个新生的过程,需要打碎重组。这也是一段很好的人生经历,可能过了十几二十年并不会记得大学到底学过什么,但会一直铭记为了保研所做的努力和一路上的艰辛。

“编辑工作不仅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有些书也可以说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如果出了好成果,不但能推动革命,传播文化,保存下去,世代相传,也能为国家民族的文化事业做些积累的工作。” ——《编辑忆旧》
编辑出版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专业,拥有着细水流长的意义,期待着大家的探索。
“人生中,比起互相搀扶着成长,单枪匹马的闯荡才是常态,靠自己做出每一个决定才是人生。愿我们能够拥有无边的未来。”